愤懑
词语解释
愤懑[ fèn mèn ]
⒈ 气愤;抑郁不平。
例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充满了愤懑的情绪。
英resentful;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愤满”、“愤闷”。抑郁烦闷。
引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
《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诗:“道消结愤懣,运开申悲凉。”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愤闷胸须豁,交加臂莫攘。”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絶。”
温传昭 《晴转多云,有雷雨》:“笑和尚 心头甜蜜蜜的,往天积在心里的愤懑全部烟消云散了。”
⒉ 愤慨,气愤。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懣。”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吴门秀士书》:“姚江 生擒 汉 奸头目二十餘口,悉纵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愤懣。”
柯云路 《三千万》:“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样的文章,却使 丁猛 愈来愈愤懑。”
国语辞典
愤懑[ fèn mèn ]
⒈ 忿恨不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讳,是以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南朝梁·刘勰也作「忿懑」。
引《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
近愤怒 愤慨 愤恨 怫郁 怨愤
最近近义词查询:
目瞪口呆的近义词(mù dèng kǒu dāi)
协商的近义词(xié shāng)
同党的近义词(tóng dǎng)
除外的近义词(chú wài)
技术的近义词(jì shù)
兴冲冲的近义词(xìng chōng chōng)
同情的近义词(tóng qíng)
分别的近义词(fēn bié)
青春的近义词(qīng chūn)
打破的近义词(dǎ pò)
眉飞色舞的近义词(méi fēi sè wǔ)
激战的近义词(jī zhàn)
警觉的近义词(jǐng jué)
时兴的近义词(shí xīng)
显著的近义词(xiǎn zhù)
讲话的近义词(jiǎng huà)
文件的近义词(wén jiàn)
造作的近义词(zào zuò)
干涸的近义词(gān hé)
因而的近义词(yīn ér)
阻挠的近义词(zǔ náo)
生产的近义词(shēng chǎn)
诸位的近义词(zhū wèi)
开心的近义词(kāi xīn)
几乎的近义词(jī hū)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