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手投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出处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例子明·李贽《复顾冲庵翁书》:“公独鳌钓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基础信息
拼音yǐn shǒu tóu zú
注音一ㄣˇ ㄕㄡˇ ㄊㄡˊ ㄗㄨˊ
感情引手投足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举手投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稀里哗啦(意思解释)
- 不登大雅之堂(意思解释)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意思解释)
- 学贯中西(意思解释)
- 烽火连年(意思解释)
- 高耸入云(意思解释)
- 反求诸己(意思解释)
- 鉴影度形(意思解释)
- 晓以大义(意思解释)
- 珠宫贝阙(意思解释)
- 倒悬之危(意思解释)
- 营私舞弊(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志(意思解释)
- 罄竹难书(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马牛其风(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贤母良妻(意思解释)
- 一条龙(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短寿促命(意思解释)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引手投足的意思解释、引手投足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学习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昂首伸眉 |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
随行就市 |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
大公无私 |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
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
经文纬武 |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嘘寒问暖 |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咄咄逼人 |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
花拳绣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