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视无睹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例子宋 林正大《括沁园春》:“静听无闻,熟视无睹,从醉为乡乐性真。”
基础信息
拼音shú shì wú dǔ
注音ㄕㄨˊ ㄕˋ ㄨˊ ㄉㄨˇ
繁体熟視無覩
正音“熟”,不能读作“shóu”。
感情熟视无睹是贬义词。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睹”,不能写作“赌”。
辨析熟视无睹与“视而不见”区别在于:熟视无睹偏重于“熟”;指经常看见;指对事情毫不关心或粗心大意;而“视而不见”多指看见了和没看见一样;不一定是经常性的。
谜语相见不相识
近义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反义词过目成诵
英语pay no attention to a familiar sight
俄语смотреть сквозь пáльцы
日语いつも見ていながら見ていないようである
德语an etwas vorbeisehen(über etwas hinwegsehen)
法语ce qu'on voit trop souvent ne frappe plus les yeux(fermer les yeux su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富贵骄人(意思解释)
- 乐道好古(意思解释)
- 炙手可热(意思解释)
- 天昏地暗(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龙腾虎跃(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过而能改(意思解释)
- 鬼头鬼脑(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凤协鸾和(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过门不入(意思解释)
- 飞蛾扑火(意思解释)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浅见薄识(意思解释)
※ 熟视无睹的意思解释、熟视无睹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学习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俯拾即是 |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
令人神往 |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 |
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默不做声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
多谋善虑 |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蹑手蹑脚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众建贤才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
拳头产品 |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
随俗雅化 |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