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所底止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没有止境。
出处《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例子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豫治无定寿春为主》:“如此纷更,靡所底止。”
基础信息
拼音mí suǒ dǐ zhǐ
注音ㄇ一ˊ ㄙㄨㄛˇ ㄉ一ˇ ㄓˇ
感情靡所底止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解铃还须系铃人(意思解释)
- 迩安远至(意思解释)
- 犬马恋主(意思解释)
- 百川归海(意思解释)
- 有胆有识(意思解释)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荒淫无耻(意思解释)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释)
- 结党营私(意思解释)
- 白日见鬼(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千丝万缕(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无微不至(意思解释)
- 超凡入圣(意思解释)
- 花天酒地(意思解释)
- 泪眼愁眉(意思解释)
- 大显神通(意思解释)
- 老气横秋(意思解释)
- 彼此彼此(意思解释)
※ 靡所底止的意思解释、靡所底止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学习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老马识途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无妄之灾 |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 |
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
暮史朝经 | 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鬼瞰其室 |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
心急如焚 |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囚首垢面 |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奇货可居 |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时不我待 |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
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荡然无余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