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软怕硬的成语故事


欺软怕硬

拼音qī ruǎn pà yìng

基本解释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人;畏惧凶狠的人。

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欺软怕硬的典故

春秋时期,宋襄公很想学齐桓公那样成为诸侯霸王,先是扶植公子昭回国即位成齐孝公,然后召集曹等小国在宋国开会,杀掉公子子则,请出楚成王召集其他诸侯在宋国开衣裳之会。在会上楚成王凭着自己的武力当上霸主,欺软怕硬的宋襄公自认倒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欺软怕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失魂丧胆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信及豚鱼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十羊九牧 《隋书 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