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明塞聪的成语故事


蔽明塞聪

拼音bì míng sè cōng

基本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暂未找到成语蔽明塞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蔽明塞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双凫一雁
卵与石斗 汉 焦赣《易林 艮之损》:“卵与石斗,麋碎无疑。”
德重恩弘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斗唇合舌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