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为门的成语故事


挂席为门

拼音guà xí wéi mén

基本解释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后以“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载: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


挂席为门的典故

秦末汉初,陈平家境非常贫寒,挂着破席子当门,在张负的资助下从师学习,他先后投奔魏王咎、项羽及刘邦。刘邦认为他是个人才,就封他为曲逆侯及丞相,他先后6次用计使刘邦转危为安,为汉王朝的稳定和巩固作出巨大的贡献。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挂席为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止沸益薪 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没里没外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团团转 苏青《结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团团转:出去呢?不出去呢?换衣服呢?还是不换?”
大开方便之门 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