噍类无遗的成语故事


噍类无遗

拼音jiào lèi wú yí

基本解释噍类:指活着的人;遗:遗留。没剩下活着的人。

出处南朝·梁·任昉《策梁公九锡文》:“含冤抱痛,噍类靡余。”


暂未找到成语噍类无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噍类无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明若观火 《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多才多艺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谦受益,满招损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分路扬镳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春光明媚 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满园春色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