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不安的成语故事


惶恐不安

拼音huáng kǒng bù ān

基本解释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暂未找到成语惶恐不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惶恐不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落落大方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旁敲侧击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新仇旧恨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高屋建瓴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颠沛流离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挥霍无度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指天誓日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正人君子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