屑榆为粥的成语故事


屑榆为粥

拼音xiè yú wéi zhōu

基本解释屑:研成碎末。把榆树皮研成细末煮粥充饥。指艰苦生活。

出处《新唐书·阳城传》:“岁饥,屏迹不过邻里,屑榆为粥,讲论不辍。”


暂未找到成语屑榆为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屑榆为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双栖双宿 宋 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混淆是非 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早出晚归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恨铁不成钢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胸无大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遏恶扬善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遁世离俗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玩世不恭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止沸益薪 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