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不入的成语故事


过门不入

拼音guò mén bù rù

基本解释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过门不入的典故

上古时代,曾出现过一次大洪水,长达20多年,受灾面积很大。

当时正是舜当政期间,他派(治水未遂而被尧处死的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吸取了其父治水的教训,采用疏通的方法,依地形规划水道,引洪水入河、入海,终于平定了洪水。

然而治水过程中还有几段插曲:禹到了30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可婚后4天禹就出去治水了。

治水13年中,禹曾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孩子还在襁褓中哭;一次孩子刚学会喊爸爸;还一次孩子已长大,要留下父亲。而禹一次也没进入自己的家门,因为时间太过匆忙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过门不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举棋若定 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泥牛入海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死要面子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秋水伊人 《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昂首挺胸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