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成语故事


行百里者半九十

拼音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基本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暂未找到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百里者半九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齐头并进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枝对叶比 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风俗人情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发号施令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作壁上观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钻木取火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