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躲西逃的成语故事

拼音dōng duǒ xī táo
基本解释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
暂未找到成语东躲西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东躲西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刚正不阿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
绿林大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
百川归海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
火树银花 |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首身分离 |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
靡所底止 |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
穷乡僻壤 |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
费尽心机 |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
胆如斗大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
鸿鹄将至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