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雪耻的成语故事


报仇雪耻

拼音bào chóu xuě chǐ

基本解释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报仇雪耻的典故

东汉末年,孙坚英名天下,袁术封他为破虏将军,任豫州刺史。袁术令孙坚征讨荆州刘表,孙坚大败黄祖,被黄祖的部下吕公的箭手射死。孙坚的儿子孙策立志要为父报仇雪耻,在张纮的指点下,以江南为根据地,拥有江东六郡。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报仇雪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身无分文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改过迁善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万众一心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所作所为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论黄数白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犀牛望月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八荒之外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