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成语故事


中庸之道

拼音zhōng yōng zhī dào

基本解释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暂未找到成语中庸之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中庸之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老奸巨猾 《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至前日。”
日日夜夜 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繁文缛节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野没遗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语不惊人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惊鸿艳影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进锐退速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其进锐者,其退速。”
鸿儒硕学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