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赵帜易汉帜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帜:旗帜;易:换。比喻偷换别人的胜利成果。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例子妻与生用拔赵帜易汉帜计,笑而行之。清·薄松龄《聊斋志异·人妖》
基础信息
拼音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注音ㄅㄚˊ ㄓㄠˋ ㄓˋ 一ˋ ㄏㄢˋ ㄓˋ
繁体拔趙幟易汉幟
感情拔赵帜易汉帜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战胜对方。
近义词拔帜树帜
英语to pull up others' flag and replace it with one's own--to take somebody's plac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死灰复燃(意思解释)
- 俯拾即是(意思解释)
- 出师无名(意思解释)
- 形影相顾(意思解释)
- 苦思冥想(意思解释)
- 唯物主义(意思解释)
- 化鸱为凤(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悬石程书(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珠玉之论(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如出一辙(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跃跃欲试(意思解释)
- 服气吞露(意思解释)
- 抗尘走俗(意思解释)
- 奸夫淫妇(意思解释)
- 声色狗马(意思解释)
- 足履实地(意思解释)
- 经纬万端(意思解释)
- 音容如在(意思解释)
- 三月不知肉味(意思解释)
※ 拔赵帜易汉帜的意思解释、拔赵帜易汉帜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学习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胸无大志 |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
攀龙附凤 | 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
人才济济 |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穷乡僻壤 |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
旧地重游 |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读书种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
离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见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踵武前贤 |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怜香惜玉 | 怜、惜:爱护;爱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怜爱。 |
弥留之际 |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
倒悬之急 |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死胡同 |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 |